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再次回看~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如下图),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常见有脑梗死和脑出血)基本名列前茅。实际上,在我国-年完成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卒中这位尖子生已经跃居国民死因首位,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尽管近年脑卒中的诊治技术已有很大的进展,但绝大多数患者均遗留有肢体瘫痪、麻木、言语不清、大小便功能异常等后遗症,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减少脑卒中经济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即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的类型)

最新版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列举了20种危险因素,我根据个人的理解稍微将其进行了分类:

1.不可控制的因素:基因遗传以及年龄;

2.可控制的因素:

(1)常见的可控制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饮食和营养、缺乏身体活动、肥胖、代谢综合征、饮酒;

(2)不常见的可控制因素: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治疗、偏头痛;

(3)需要专业检查才发现的可控制因素: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睡眠呼吸紊乱、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其他心脏病。

下面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逐一阐述:

1.基因遗传和年龄属于人为不可控的因素,当我们发现有脑卒中的家族史或者上了一定年纪的时候,就要更加注意可控制因素的干预。实际上,在临床实践中,30岁出头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也不少见,年轻人也应该积极进行可控制因素的干预。

2.(1)可控制因素方面,跟绝大部分人密切相关的当属于常见的可控制因素,下面重点阐述: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越高,风险越高。对于高血压,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吸烟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近1倍,被动吸烟(吸二手烟)的风险更大,几乎是主动吸烟的2倍。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1倍以上。对于糖尿病,也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对于血脂异常,也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饮食和营养、缺乏身体活动、肥胖、代谢综合征和上述的危险因素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干预,注意均衡饮食、加强身体锻炼;

饮酒和脑卒中的关系呈“J”形关系,即轻、中、度饮酒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而过了饮酒则会使脑卒中风险升高。对于饮酒者不提倡大量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减半),对于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是心脏疾病,房颤患者容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导致脑血管栓塞,造成脑梗死。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4~5倍。房颤患者应积极到心血管内科治疗。

(2)对于上述不常见的可控制因素,应尽量避免口服避孕药、绝经后行激素治疗,积极治疗偏头痛。

(3)对于需要专业检查才发现的可控制因素,应定期体检,危险人群在经济条件许可下,到医院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一般情况下,推荐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判断有无颈动脉狭窄、行睡眠呼吸监测判断有无睡眠呼吸紊乱以及抽血化验明确有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常见问题:

1.有没有办法评估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答:《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指南》建议选择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汇集队列方程(







































儿童白癜风的治疗
怎样医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ywwh.com/wahl/95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