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生香肿瘤血液病中医治疗100讲

PNH的中医治疗

在诸多溶血性疾病中,有一种特殊的疾病类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此类疾病不仅是唯一的获得性细胞性溶血性疾病,也是唯一的良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PNH的发病机制为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而造成细胞膜上抑制补体激活功能的GPI锚连膜蛋白缺失,导致红细胞被激活的补体破坏,而发生血管内溶血;实际上PNH是由于干细胞基因突变演变而来的红细胞具有典型的膜缺陷而产生的一系列补体应激反应,而导致红细胞膜破坏的溶血过程。

由于人体在睡眠时血清呈酸性,对补体敏感,所以溶血常常不定时的在夜间睡眠时发作,溶血重时可见血红蛋白尿,故称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临床上常表现为隐匿的溶血、慢性的贫血和外周血三系不同程度的降低。

PNH首先为来源于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次为补体激扰的溶血过程;PNH临床三大特征和并发症可概括为①骨髓衰竭②铁的负代偿③易形成血栓;对于这种有独特发病机制和病生理特点的溶血性疾病,我们在应用中医治疗时有如下实践体会和思考:

一、骨髓衰竭

但凡发生在骨髓造血系统的疾病,无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还是我们这里所讲的PNH,其预后转归无非两种:一、骨髓造血的急变或异变;二、骨髓的纤维化和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而不同于其它恶性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衰竭是其唯一的不良预后转归,PNH作为良性干细胞疾病的代表,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稳定漫长的病程,但是骨髓储备的衰竭仍会在反复的溶血、消耗中产生。PNH虽属于后天获得性疾病,但其本质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基因突变,现代研究认为骨髓属中医之肾;同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肾主骨生髓”,“髓生血”;所以对骨髓良性克隆性和慢性消耗性造血系统疾病,补肾是需共同遵循的大法。

因此滋补先天肾精与从细胞分子水平寻找补血中药是中药治疗骨髓衰竭的中医研究重点;如紫河车、鹿茸等中药具有类雄激素作用,直接刺激骨髓造血;补骨脂、菟丝子、仙灵脾等可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因子如EPO的产生;鸡血藤可改善骨骼微循环,消除损伤部位的代谢障碍;同时玉竹的甾体皂甙也可诱导体内CSF产生。

二、铁的负代偿

作为三系均降低的PNH来说,PNH与其它疾病如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相鉴别的基本要点就是缺铁和铁的负代偿。铁不仅是人体代谢中的必需微量元素,也是炎性反应指标,而铁超载见于机体的免疫和代谢障碍。此类铁负荷过重的血液病多见于中医中的“邪瘀”证。铁负载和铁缺乏则会导致血红蛋白的下降,而影响人体氧气供应,出现一系列缺氧的代偿症状,而“缺氧”的症状就是中医的“气虚”证。我们认为缺铁性血液病均伴“气虚”。

PNH反复发生血管内溶血可导致慢性铁丢失,引起铁的缺乏;故而气血两虚为PNH的中医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气虚之本在于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现代医学认为,脾脏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造血、参与免疫应答等功能;中医的“脾”的功能亦涵盖人体造血,摄(止)血及免疫应答,包括补体监控在内的免疫调节等。因此补气健脾既可以改善铁的缺乏引起的气血亏虚之态,又可以调节免疫,减少补体的异常激活;如人参、白术、升麻、茯苓等中药均有此功。

三、易形成血栓

血栓是PNH特殊而重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PNH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贫血患者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流代偿性加快,发生血栓的几率较正常要低,而PNH患者长期处于贫血状况,为什么会有易栓性的病生理改变呢?

归根结底,PNH是一种补体激扰的血管内溶血,每一次溶血的过程都是一系列红细胞破坏、免疫紊乱、血小板聚集的反应性过程。其血栓发生机制类似于免疫性肾性溶血、微血管内溶血性贫血(MHA)以及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这种现象发作性地贯穿于PNH病程的始终,也是血液病中的“易栓性”学说的具体临床表现之一。

01

活血化瘀?

中医“活血化瘀”法能够降低PNH血栓的风险吗?我们认为在临床实践上并不尽然,两项临床试验研究证实了我们的观点:①试验表明预防性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对血栓的形成并无预防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出血风险;②传统医学认为活血化瘀法可防止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形成;与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对PNH血栓的作用结果相符合;同时临床试验表明单独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对PNH形成的血栓的无显著效果;同时对于血小板减少的PNH有加重出血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并不主张将活血化瘀类药物作为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常规治疗。

02

补气活血?

当今中医界普遍认为“气虚血瘀”是PNH血栓的发病机理,认为“气虚”是PNH普遍存在的证型,“补气活血”是预防PNH血栓的基本治则,对此观点,我们亦不能完全苟同。“气虚”为长期消耗而产生的一种基础病理状态,而PNH血栓发作期为补体产生的不间断的应激反应,与中医“气虚”状态不相符,而补气药在发作期能加重这种应激状态,《丹溪心法》中提出“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因而我们认为血栓的发生存在着与流行观点不同的另一种病生理机制。

03

补肾和络!

PNH长期反复发生血管内溶血,导致肾内含铁血黄素沉着,逐步引起肾功能损伤以至肾衰竭;相应的中医认为PNH患者病期冗长,造成患者久病及肾,肾精伤败,阳气不化,化湿生浊,阻滞气机,久则留瘀;血管内溶血的产物化为死血,败血壅滞脉内,遂成血栓。并且临床上PNH血栓患者多舌苔厚浊,舌质瘀暗,这也与以上中医病机相符合。

因此PNH血栓的根本发病病机可概括为“肾精伤败,气化失司,湿浊上泛,败血阻络”;不可单纯定为瘀血阻滞而活血化瘀;亦不可单纯定为气虚血瘀而补气活血。“补肾益精,降浊和络”可以准确、全面的对症治疗PNH血栓的同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如雷公藤、秦艽、泽兰、泽泻、萆薢、苍术等。尤其是鸡血藤可用于PNH的全程及并发症治疗,鸡血藤为补铁、活血的要药,具有“补血、活血、通络”之功效;研究证实,鸡血藤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确有补血作用;同时鸡血藤具有升高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增加血管平滑肌的弹性,协助发挥抗PNH血栓的作用。

所以,PNH无论是其发作期还是迁延期,无论是改善铁或骨髓储备,还是预防血栓等并发症,中医治疗都要遵从和领悟“补肾和络”法的内在要义,这也是“代谢、免疫、循环”三个方面累及肾脏疾病共同的中医治则。

主讲专家简介:

孙长岗,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八年制中医专业少年班。国家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山东省优秀中医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恶性肿瘤与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2项,自主纵向科研经费达万元,首位完成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

参与编写《王永炎院士薪火传承集》,主编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等,《TMR》、《CancerCell》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先后获得首届“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突出贡献”,“山东省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库”专家称号。

肿瘤一科、血液病科孙长岗主任带领医护团队查房

肿瘤一科、血液病科孙长岗主任带领团队讨论病例

联系方式:

科室-

科室邮箱:zhongliuyike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ywwh.com/wacs/156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