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三医丨荐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

白癜风的治疗方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

近2年来,分入我院的年轻职工很多,他们都怀揣着伟大的理想抱负,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怎样成长为一个理想的合格医生?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自古至今,人们都认为医学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医生的成材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作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下面是我对好医生的理解:

要做一个好医生,必须要有精湛的医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只有踏踏实实坚持在临床一线,才能德艺双馨。

要做一个好医生,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

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感,京城名医董建华谈的直截了当:医德是什么?医德就是让病人一看到你,病就好了一半。

要做一个好医生,一定要有工匠精神

年我们敬爱的李克强总理把“工匠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我院的一次质控会议上,我们的刘伟明副院长,给我们又一次阐释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一种踏实务实、精益求精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医生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习惯,它要求医生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认真打磨,最终获得精确、极致、卓越的治疗效果。

一个人既然选择了以医生为职业,就说明你喜欢这个工作,或者至少不讨厌它。敬业当中也包含着责任,做名好医生,对工作还应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它被称作“成为好医生的前提”。我们行医手术,出了一次差错事故,你也许认为这只是1%或1‰,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就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因为你面对的是病人最宝贵的生命。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匡卫平为了提升手术技能,下苦工练习剥生鸡蛋、缝合熟面条及最细的熟胡萝卜丝等。匡卫平说,人脑膜的层次和鸡蛋类似,练习剥生鸡蛋,对提升手术技能有很大帮助。为了提升缝合神经、血管的技能,他用煮熟的面条做实验,很快就能缝合断开的熟面条,到了后来,他甚至还可以在接好的面条上打蝴蝶结。最细的熟胡萝卜丝,切断后,匡卫平也能轻松地将其缝接好。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匡医生以实际行动展现着严谨细致、执着钻研的工作态度,这一切都源于根植他内心强大的“工匠精神”。

要做一名好医生,还要有奉献的精神。

名医姜泗长说:“行医是个苦行当,想舒坦轻松的人,最好不要念医科大学。”“医生是苦尽,病人则是甘来”,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当不成好医生。这一点我们要虚心向前辈学习。“良师为镜”,前辈们的一言一行既有引导和启迪作用,也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大内科主任李华兴主任医师,曾为了协同抢救一例羊水栓塞的危重产妇,连续七天七夜守在病人身边,吃喝在病房,困了累了在床边眯一会儿,病人抢救过来了,青岛专家来我院会诊,发自内心感叹的说:这样的病人即使在青岛、医院抢救过来的机会都微乎其微,你们创造了生命奇迹,真是了不起。

但是,合格的好医生不是由我们医务人员来评判的,而是由患者来评判的,我做了将近20年的医生,自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但我在努力,希望年轻的医生跟我一起努力,为了扎根在我们心中的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供稿:张军编辑:马少龙

您的健康,我们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jywwh.com/wazz/167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