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葛均波房颤患者PCI术后抗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1120/4520981.html

长期以来,临床医师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不断探讨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抗栓治疗策略如何优化,具体方案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三联抗栓治疗(DAPT+OAC)、抗血小板单药联合抗凝治疗等。但临床情况复杂多变,影响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策略的因素众多,如患者冠心病的类型、血栓风险、出血风险、支架类型等。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房颤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平衡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支架内血栓和出血风险,成为临床医师的重要课题。

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

一、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病率从不到1%(<60岁)至10%左右(>80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房颤患者人群将继续快速增长。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相关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其他潜在原因更为严重。年ESC心房颤动诊疗指南以及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明确指出,房颤患者的治疗应以抗凝治疗为基石,以防止发生血栓栓塞。与此同时,抗凝治疗策略应慎重选择,以使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风险最小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CS患者最常用的血运重建方式。研究显示,约有2.3%~37%的ACS患者伴发房颤。尽管两种疾病的症状有部分重叠,但由于涉及的内在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药物治疗策略也各异。对于ACS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常发生在动脉系统,主要激活血小板,因此PCI术后主要应用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或缺血事件的发生。对于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机制是血液的涡流和凝血系统的激活,主要采用抗凝治疗。合并两种疾病的患者,原则上应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二、房颤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现状

目前,欧洲指南关于房颤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方面的推荐,主要基于有限的回顾性、非随机性的观察性数据。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的推荐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出血风险;(2)冠心病类型(ACS或稳定型心绞痛);(3)植入支架的类型(药物洗脱支架vs.金属裸支架)。在预防房颤相关的缺血性和栓塞性事件方面,OAC虽然比DAPT更加有效,但是在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方面,OAC却不如DAPT。DAPT联合OAC治疗策略被称为“三联抗栓治疗”。关于房颤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Meta分析显示,三联抗栓治疗1个月内发生大出血事件为2.2%,1年内的大出血事件为4%~12%。然而,三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却遭到了来自WOEST研究结果的质疑。

WOEST研究是一项非盲、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长期服用OAC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以及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保证抗栓效果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方面的优劣性。结果显示,OAC+氯吡格雷的出血事件低于三联抗栓治疗(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如图1所示。

▲图1.WOEST研究主要终点(所有出血事件)发生率示意图

医师简介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院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医院心内科主任,复旦大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中国心血管医师创新俱乐部主席,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

来源:《门诊》

《心脏时讯》与你同行凯德传媒

《心脏时讯》为凯德传媒旗下学术平台之一

致力于心脏病领域学术及会议活动的推广与服务,若您有任何疑问,或有相关的广告合作、会议合作或活动信息需要发布,欢迎您致电或邮件至webmaster

kdmed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jywwh.com/wazz/157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