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最严限制令:医院及儿科,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目前,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医院将率先实施这一限制令!
从3月8日(下周一)起,医院除儿科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也就是说,你不能在门诊挂盐水了。
今年年底前,医院除儿科和急诊外,将陆续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为何要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滥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是希望减少静脉输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挂盐水”有风险
给药方式有外用、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等。
静脉输液俗称“挂盐水”,有其优点,就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吸收,因此起效较快。但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很容易出问题,引起不良反应,如: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会产生输液反应,严重者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会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等等。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儿科没有立即停止门诊输液
因为静脉输注会带来很多风险,儿童其实更易受到伤害。但考虑儿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分级诊疗制度尚待完善等现实因素,最终选择了“逐步减少直至停止”。
抗菌素勿乱用
使用抗菌药物有严格的限制,滥用抗菌素不仅会造成人体菌群失调,破坏微生态平衡,对人的听力、肝、肾等产生危害,还会产生过敏和毒性反应。另一方面,开发一个新的抗菌素大约需要10年,而新开发的抗菌素不到年就会产生耐药,所以抗菌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五年前超级细菌已来到我们身旁,世界卫生日提出口号“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年起我国一直在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控制细菌耐药全球行动计划》;年1月我国出台《中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
对门诊输液说“不”
感冒发烧,去医院门诊挂个水,这种司空见惯的看病模式要改变了。那么感冒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会感冒?
感冒病毒会在体内潜伏18—48个小时,然后突然爆发。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包括咽喉肿痛、打喷嚏、鼻塞流涕、身体疲倦。感冒,是因为抵抗力下降,让病毒们有机可乘。
乱吃药不如休息好《感冒白皮书》同时指出,胡乱吃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你感觉好受点、休息好点,但并不能缩短病程。
对付感冒三件宝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持续不断的症状却让很多人坐立难安。对此,《感冒白皮书》针对喉痛、咳嗽、鼻塞三大症状,给出了缓解的小窍门。
喉痛:淡盐水。将7.5克盐溶解在50毫升温水中,缓慢漱口可以缓解咽喉肿痛,每隔6—8小时漱口一次。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漱口水,它们可能会加剧呼吸道干燥。吞咽较硬的食物,最好慢些,以免划伤咽部。如果声音沙哑,就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说话或大声叫喊。还可以准备一些含片或喷雾,症状较重时使用。
咳嗽:止咳糖浆。咳嗽是身体清除外源性物质的一种手段,但剧烈的咳嗽会影响睡眠或导致胸痛。最好的办法是,在咳嗽剧烈的时候喝点止咳糖浆。
鼻涕:热蒸汽。擤鼻涕的时候最好使用软纸巾,这样可以防止鼻子被蹭破。擤鼻涕切忌太用力,程度的标准是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以免对耳膜造成损害。如果鼻涕难以擤出,可以“闻闻”热蒸汽或薄荷油,或使用滴鼻液。
一起对门诊输液说“不”!同意的点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