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似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发生,但是最近的“湘潭产妇剖宫产不幸离世,医生护士不知去向”的新闻还是再次引国人围观,并众说纷纭。
别误会,我并不想在这儿一探“真相”,评述一下孰是孰非,因为本人并不在现场,不敢像某些媒体那样道听途说;当然也不想不自量力地评论一下医患关系,因为我没有这个勇气;但有一件事儿,还真想在这和您聊聊,那就是这则新闻的背景之一,产妇的致命杀手——羊水栓塞!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又有无所不知的“度娘”,就算您什么都不知道,只要对此好奇,什么是羊水栓塞,一搜便知。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看懂了?
关于这个疾病的核心信息由三个:
其一,这事儿都在什么时候发生?答案是分娩时。都说生孩子是半条腿进棺材的事儿,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母亲才能切身感受得到。
其二,都发生了什么?简单说就是羊水闯入了母亲的血液里,而且羊水很脏,里面有胎脂、胎粪、毛皮……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东西注入人的血管,会发生什么?
其三,后果是什么?复杂点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有栓塞、有过敏、有休克、有出血、有衰竭……总之一句话,后果很严重!
严重到什么程度?两个字,要命。一旦出现羊水栓塞,死亡率高达60%~85%。这是什么概念?最近全球闹得沸沸扬扬的埃博拉疫情,WHO官媒报到死亡率是55%,这是平均,在最严重的地区达75%。
为什么死亡率会这么高?第一,没有办法在产前直观预警。也就是说,无论医生医术有多高,羊水栓塞都无法%预测;第二,发病、进展非常迅速,很多情况下根本来不及抢救。大多数产妇在半小时即达不治,严重者,几分钟便可死亡;第三,诊断不易。什么意思?就是说,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直观而且简单易行的指标可以快速、及时确诊羊水栓塞!面对这种现状,有的医生甚至建议,“宁可误诊,也不能误治”。
好吧,这个世界当然也是相对“公平”的,这么严重的事“当然”是罕见的。有多罕见?有人说,这和发生空难的几率差不多。记得某次出差前数小时,恰逢韩国某航班失事,和夫人道别时故意不提及该事故,以免夫人担心,没想到夫人反倒主动提及并安慰我说,既然刚刚发生了一次空难,我就不用担心了,因为这是“小概率”事件,按照统计学原理,我的这次航行应该说是安全的。但实际上,在现实中,对于当事者个体而言,这种事只有两种概率的可能——0(不发生)或者%(发生)。在情感面前,统计学实在不堪一击。
本次事件有个细节,医院多次“征求”家属意见,切除子宫,但家属多次拒绝。要想活命,只有切除子宫吗?妇产科专家的说法是:羊水栓塞如果发生在第一产程(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到10cm),应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如发生在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应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如在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应积极处理大出血,不见改善,就应当机立断,切除子宫。这个时候,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什么都可以放下。如果人都没有了,何谈二胎?
说了这么多,概率低、死亡率高,那都什么人有这种危险呢?高龄初产妇、多胎经产妇、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缩过强、急产、子宫破裂、剖宫产等,羊水栓塞的发生率都会增高。
有过手术经历的人都会记得,术前医生会和家属或本人进行术前交代并签订手术同意书。在此过程中,医生会将手术所要面临的风险详细告知。现在的医疗氛围,医生会将所有能想到的手术并发症和“意外”统统说一遍,生怕漏掉,我相信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本次事件中的医生在术前一定也提及这种可能。但羊水栓塞的不可预测性,这还是会让家属在事后难以理解和接受,发生纠纷就在所难免。其实,不能接受,埋怨,甚至愤怒都可以理解,没有人愿意此事发生,无论是医生还是家属。但问题是,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到底该怎么办?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医生这个职业、这个人群?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医疗……这个话题过于沉重,还是留给大家讨论吧。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