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夜鹰,系急诊科医师,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
在医院工作多年,见多了各种各样原因的死亡,真有种见多不怪的感觉。并非面对生命逝去的冷漠,而是对生命脆弱不堪的深刻体会。
对于明确诊断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治疗抢救无效死亡,家人大部分能平静接受。当然也有例外,前几天新闻中有一位岁的老爷爷手术后死亡,医院告上法庭,结果如愿以“偿”。
然而,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死亡案例,尤其是年轻患者死亡,往往难以令人接受。人们不禁会问:“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有这样的疑问,是人之常情。
美国每年大概有30万以上的院外心脏骤停事件,中国一年至少有50万。什么是猝死?就是“突如其来、意料之外、非自然因素的、不明原因死亡”。衰!连找个人问都问不出“为什么会死”!
在医院里,与死亡的对抗每天都在上演。
尤其是在急诊科。
剖腹产子,说没就没了
这是今天各大媒体热炒的新闻:产妇产前健康,剖腹产子后大出血,考虑羊水栓塞死亡。家属聚集打砸手术室,医护纷纷逃生。
虽没亲眼见过羊水栓塞患者,但是这样的疾病确实是说没就没了,每个医生都知道其凶险程度——如果能抢救回来一个羊水栓塞的产妇,老师们都会津津乐道、自豪满满,学生们听了都心生膜拜。
顺产生子,说没就没了
一女子,顺产后数天,准备出院时,毫无征兆的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聚集,大批警察出动现场维持秩序。
死因:肺栓塞(孕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肺动脉栓塞死亡)。
感冒发烧,说没就没了
一男孩暑期来广州亲戚家玩,感冒发烧症状,对症治疗数天。一天下午,呼叫,现场心脏骤停,医院,最终回天乏力,死亡。
疑诊:重症心肌炎。
发烧拉肚子,说没就没了
一30岁男子,在外就餐后腹泻两天来急诊,发热、紫绀、休克、脓毒血症,入急诊后短时间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头晕,说没就没了
(好在上帝保佑,又拉回来了)
一60岁左右女性,凌晨感头晕,医院,医生对症治疗并检查化验,输液过程中突发抽搐昏迷,家人大呼“救命”,医生诊断心脏骤停室颤,心肺复苏除颤抢救中,家属愤怒质疑,“这个吊瓶刚挂上10分钟,怎么就这样了?”。幸运的是,患者复苏成功,未有任何后遗症。CCU一段住院检查。
出院时,室颤原因未明。
史上最经典的
“说没就没了”两例
神经科门诊,一教授指着一个核磁共振片子,对患者及家属说,“你们看,这里脑血管畸形,很危险,如果万一破裂,说没就没了”,只听“噗通”一声,教授扭头一看,患者倒地抽搐,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老年男性,胸痛来诊,心电图广泛前壁心梗,家属拒绝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置。医生苦口婆心诉说疾病危险性、治疗必要性、后果难测性、死亡随时可能性……此时老头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室颤,电击后很快苏醒。其子痛哭向其亲爹诉说医生的“罪状”:“好好的,他们拿电来电您啊,咱们还是赶紧回家吧!”最后,他们真的签字回家了。
讲述以上这些案例,是想告诉大家:生死无常,死因莫测。医者能治病,却不一定能救命。作为一名目睹千百例死亡患者的急诊医生,夜鹰常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且行且珍惜。
注:以上案例虽然真实,有夜鹰亲历、有新闻事件、有同道交流……但均已经被夜鹰编辑。请勿对号入座,自寻烦恼。
《家庭医生》版权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