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准妈妈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剖腹产比顺产好。其实,剖腹产的风险大于顺产。顺产产后恢复更快、利于哺乳、伤害小、并发症少、对新生儿有好处。所以,准妈妈们在正常情况下,还是选择顺产的好。
近年来,选择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越来越多,去年安徽省的剖宫产率平均达到40%左右,今年更是突破了45%。为了控制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安徽省在国内率先推出了15条剖宫产手术“清单”,医生在产妇出现头盆不称、羊水过少、脐带脱垂等情形下才能对其进行剖宫产手术。对于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医生原则上应予以拒绝。
政策剖宫手术有指征符合条件才能剖为控制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安徽省剖宫产手术实施指征(试行)》就胎儿窘迫、头盆不称、产道异常等14条医学指征和1条非医学指征(孕妇及家属要求)进行了明确细化。对于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要求,临床医师原则上应予以拒绝。对反应强烈,可能出现纠纷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医疗文书中附有不同分娩方式相比较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告知、心理咨询等书面材料,要有孕妇、主治医师的签名。
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安徽省将建立剖宫产手术报告、沟通和评审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手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医护人员与孕产妇、家属沟通制度,签署有效沟通的书面材料。”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剖宫产手术实施情况进行抽查评审,重点抽查剖宫产率高的机构。
另外,安徽省将实施有利于平产分娩的新农合政策,将控制剖宫产措施医院评审、医院创建、医疗保健机构评先评优等。
解读孕妇坚持剖宫产要签署书面材料“15条”清单能否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家属坚持进行剖宫产手术怎么办?对于这些疑问,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问:政策出台之前是以什么样的指征来判断是否实施剖宫产?
答:此前,安徽省对于实施剖宫产手术也有过要求,但是具体的实施指征没有明确和细化,是否实施剖宫产主要还是各级助产机构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从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过去虽然有降低剖宫产率的要求,但是对于如何降低、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并没有进行过进一步的细化。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破题,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安徽省剖宫产手术实施指征(试行)》,希望通过这一行政手段,确保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手术比率逐年下降。
问:如果产妇和家属执意要进行剖宫产手术怎么办?
答:在“15条”中,有一条非医学指征就是针对孕妇及家属要求而言的。但这一条指征医生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先是要予以拒绝,如果遇到非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医生应先对孕妇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医学介绍和心理疏导,并形成书面材料,并由孕妇和主治医师签名。
问:如果发现有未按照要求医院,怎样处罚?
答:这次省里出台这样一个文件,是要求各级单位强制执行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对于前14条医学指征,我们要求各级助产机构要严格执行,对于第15条非医学指征,我们也要求要加强宣传,并签署相关的书面材料。
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我们将组成专家组,对全省各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病历进行评审,看这些手术是否符合“15条”的要求。此外,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评审,对于剖宫产手术软硬设施不达标、剖宫产率居高不降、经评审剖宫产手术实施不合理的,对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予以通报批评,并向社会公开。
问:实施“15条”,预计3~5年后我省剖宫产率能达到什么水平?
答:3~5年后,安徽省的剖宫产率能达到30%属于比较理想的结果,达到国际参考的15%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15条”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会及时调整。
调查剖产率居高不下人为因素是主因本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手段的剖宫产,却成了不少“准妈妈”的首选。医院了解到,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的态势,医院的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50%。其中,胎儿过大、产妇高龄化、择日生产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昨天,医院、安医大二附院随机采访了20位待产的“准妈妈”,其中有13位孕妇表示会选择剖腹产,一半以上的“准妈妈”认为剖宫产风险较低。
医院妇产科了解到,该院的平均剖宫产率在35%~40%,其中,没有任何医学指征,执意要开刀的产妇占到了10%左右。
“如果不是我们进行劝导,选择剖宫产的孕妇至少要超过60%。”省妇幼保健院产三科主任张东升坦言,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平均剖宫产率接近50%。
医院妇产科主任陶瑞雪说,怕疼是很多产妇选择剖宫产的首要原因,由于担心孩子在顺产过程中会出现意外,很多人会选择“一剖了之”。
此外,胎儿过大、产妇高龄化、择日生产等人为因素也拉高了剖宫产率。“每年的8月30日、8月31日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这时选择剖腹产。”张东升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孩子上学,很多妈妈会选择让宝宝赶在9月1日之前出生。因此,每年的8月底,医院都会迎来生产高峰,产妇“扎堆”剖宫产。
“现在的监测技术太多,不排除有些监测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妇产科专家告诉记者,医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不能严格按指征控制剖宫产。
分析剖宫产存在风险要远远大于顺产“大家普遍认为,剖宫产的风险低于顺产,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误区。”张东升表示,大部分的产妇都认为剖宫产没有风险,这也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剖宫产的风险要远远大于顺产。“对于大人来说,剖宫产手术中容易出现伤口感染、腹腔黏连等并发症,羊水栓塞的风险也要大于顺产。”张东升说,剖宫产不可避免地在子宫上留下刀口,凶险性前置胎盘和子宫切口疤痕都会使母亲在二次怀孕时风险大大增加。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对孩子的肺部发育和免疫力都会产生影响。张东升建议,一般情况下,胎儿不超过8斤,产妇产道正常、胎位正常都建议进行顺产。
张东升也参与了此次政策制定,在他看来,降低剖宫产率要从门诊抓起。“门诊首先要做好宣教,让孕妇合理控制胎儿体重,这是顺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张东升说,在日本和德国,控制孕妇的体重是门诊医生的重要任务,巨大儿患代谢方面疾病的可能也比正常孩子大得多。
15条剖宫产“清单”1、胎儿窘迫
2、‘头盆不称
3、产道异常
4、瘢痕子宫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6、胎盘早剥
7、胎位异常
8、巨大儿
9、双胎或多胎妊娠
10、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
11、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2、妊娠合并肿瘤
13、脐带脱垂
14、羊水过少
15、孕妇要求的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