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1.抗心力衰竭药2.抗心律失常药6分3.抗心绞痛药1分4.抗高血压药7分5.调血脂药(一)抗心力衰竭药核心考点:机制分类不良反应
1、分类及机制
①强心苷类
抑制衰竭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Ca2+交换,提高细胞内Ca2+水平——正性肌力。
地高辛——中效,口服
毛花苷丙(西地兰C)、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D)——速效
毒毛花苷K:速效。以原形经肾脏排出,蓄积性低洋地黄毒苷:长效。经肝代谢,受肾功能影响小,有蓄积性。
②非强心苷类
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磷酸二酯酶(PDE)Ⅲ抑制剂:米力农、氨力农
2、首选/主要应用①唯一被FDA确认治疗慢性心衰的正性肌力药——地高辛;②临床使用最多的正性肌力药——地高辛和去乙酰毛花苷。
3、典型不良反应/禁忌症/用药监护
①洋地黄类
a胃肠道症状——中毒信号。
b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最多见室早、室上速;加重心衰。
c神经系统——意识丧失、眩晕、嗜睡、烦躁不安、亢奋。
d感官系统——色觉异常(红-绿、蓝-黄辨认异常)。
②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长期用于周围血管病患者——手足疼痛或发冷,局部组织坏死或坏疽。
多巴胺突然停药——严重低血压;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不慎渗出血管可致组织坏死——解救:酚妥拉明。
③磷酸二酯酶(PDE)Ⅲ抑制剂:米力农、氨力农
a心律失常;b血小板减少。(二)抗心律失常药核心考点:分类首选药不良反应1、分类泻药分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Ⅱ类普萘洛尔、艾司洛尔(β受体阻断剂)Ⅲ类胺碘酮、溴苄胺、索他洛尔(阻断钾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Ⅳ类维拉帕米、地尔硫(艹?)(钙通道阻滞剂)Ⅴ类腺苷、天冬酸钾镁和地高辛
2、首选/主要应用
窦性——首选——普萘洛尔(Ⅱ类)
室上性——首选——维拉帕米(Ⅳ类)
急性室性——首选——利多卡因(Ⅰb类)
慢性室性——首选——美西律(Ⅰb类)
广谱——胺碘酮(Ⅲ类)
唯一能降低猝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是——β受体阻断剂
支气管痉挛、跛行和雷诺综合征、低血糖恶化者——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缓慢型心律失常——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妊娠期间心房颤动——心室率时:首先考虑——地高辛和维拉帕米;无效——β受体阻断剂。3、典型不良反应/禁忌症/用药监护①抗心律失常药的特征性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美西律语音不清、视物模糊洋地黄类缓慢性心律失常ⅠC类折返性心律失常加重ⅠA类;Ⅲ类索他洛尔最常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狼疮样面部皮疹β受体阻断剂——II①支气管痉挛②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③下肢间歇性跛行(绝对禁忌症)、雷诺综合征。④掩盖低血糖反应。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艹?)——IV负性肌力②胺碘酮——III
a心律失常——加重房颤;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b肺毒性——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
c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
d光过敏——显著。
e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f严重——肝炎和肝硬化。
g静脉推注可以诱发静脉炎。
③奎尼丁——毒性大。
a消化道反应。
b心血管反应:(1)低血压。(2)血管栓塞。(3)心律失常:抑制心脏——心动过缓甚至停搏。
c金鸡纳反应——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神志不清。
d奎尼丁晕厥——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室颤而死亡。 e变态反应(过敏)。(三)抗心绞痛药核心考点:硝酸甘油所有方面
机制
硝酸酯类——进入平滑肌细胞分解为一氧化氮(NO),活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环鸟核苷单磷酸,使钙离子从细胞释放,松弛平滑肌。
主要作用:
(1)降低心肌氧耗量。
(2)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循环血管,增加缺血区域尤其是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
1、分类
普萘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阻断β1+β2
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
卡维地洛、拉贝洛尔——阻断β受体兼α1——(周围血管舒张)
奈必洛尔——激动β3受体——增强NO释放——周围血管舒张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以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酯类
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①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拉西地平、尼卡地平;
②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艹?)和维拉帕米。
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和桂利嗪——解除脑血管痉挛(另有尼莫地平)
2、首选/主要应用硝酸甘油——起效最快;持续时间最短;舌下含服——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首选。
亚硝酸异戊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急性发作。
冠心病的长期治疗、预防——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无肝脏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近%——中效。
钙拮抗剂
A.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效。其他心绞痛——也有效。
B.伴哮喘和阻塞性肺疾病者——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C.高血压。
D.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雷诺综合征等。
心绞痛治疗组合
(1)β受体阻断剂+长效硝酸酯类——抗心绞痛首选。
(2)β受体阻断剂+CCB——CCB可引起心动过速,增加心肌氧耗,与β受体阻断剂合用。
3、典型不良反应/禁忌症/用药监护
硝酸甘油
(1)舒张血管——
A.搏动性头痛;
B.面部潮红或有烧灼感;
C.血压下降、晕厥;
D.反射性心率加快。
(2)血硝酸盐水平升高。
硝酸甘油——用药注意:
(1)坐位含服;用药后由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2)不应突然停药——避免反跳现象。
(3)使用喷雾剂前不宜摇动,使用时屏住呼吸,最好喷雾于舌下,每次间隔30s。
(4)不要与西地那非等药合用。
(5)防止耐药——任何剂型连续使用24h都可能。克服——偏离心脏给药方法:
①口服,保证8~12h的无或低硝酸酯浓度期。
②舌下含服或喷雾、帖敷持续应用须有12h以上的间歇期。
③静脉滴注给药连续超过24h者应间隔一定时间给予。小剂量、间断使用静滴硝酸甘油及硝酸异山梨酯,每日提供8~12h的无药期。
加用——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
心绞痛一旦发作——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钙拮抗剂
A心脏抑制——心脏停搏、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衰;
B.过度扩血管——低血压、面部潮红、头痛、下肢及踝部水肿;
C.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心功能不全。
D.牙龈增生。(四)抗高血压药核心考点:分类首选药不良反应
1.机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
是唯一具有干预RAAS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双系统保护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沙坦)
阿利克仑——肾素抑制剂
直接抑制肾素——降低血管紧张素Ⅰ和Ⅱ水平。
利血平——交感神经末梢抑制剂/交感神经递质耗竭剂。使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又阻止其再入囊泡——逐渐减少或耗竭——降压。
可乐定和甲基多巴——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激活血管运动神经中枢α2受体,减少交感神经冲动传出——降压。
哌唑嗪、特拉唑嗪——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α1受体。
①起效快,作用强,使小动脉和小静脉舒张——降压。与β受体阻断剂或利尿剂联合,用于重度顽固性高血压。
②减轻前列腺增生。
③改善胰岛素抵抗。
④降低TC、TG与LDL-ch,升高HDL-ch,对高脂血患者有利。
硝普钠、肼屈嗪——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
①硝普钠——对小静脉、小动脉和微静脉均有扩张作用;作用时间很短,必须静滴。
②肼屈嗪——仅扩张小动脉。2、分类**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阿利克仑——肾素抑制剂利血平——交感神经末梢抑制剂可乐定、甲基多巴——激活血管运动神经中枢α2受体硝普钠、肼屈嗪——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哌唑嗪、特拉唑嗪——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α1受体。
3、首选/主要应用
ACEI/ARB:
(1)降压。
(2)减轻左室心肌肥厚,逆转心肌肥厚。
(3)肾保护。
(4)脑血管保护。
ARB尤其适用于伴随糖尿病肾病。
甲基多巴——妊娠高血压——首选药;
硝普钠用于:
A.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者;
B.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阵发性高血压;
C.麻醉时产生的控制性低血压;
D.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4、典型不良反应/禁忌症/用药监护
ACEI——
A.常见——长期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缓激肽增多——处理:血栓素拮抗剂、阿司匹林或铁剂;
B.补充——高血钾;
C.首剂低血压反应;
D.其他——胸痛、上呼吸道症状(鼻炎);血肌酐和尿素氮及蛋白尿高;味觉障碍(有金属味)。
ARB
心悸、心动过速、妊娠毒性、水肿、类流感样综合征(前后联系:利福平)及血肌酐、尿素氮及蛋白尿高。禁忌证:双侧肾动脉狭窄、孕期。
利血平——抑郁症、不能用于溃疡患者。
甲基多巴:(1)亚硫酸盐过敏。(2)活动性肝病。
硝普钠:(1)代偿性高血压。(2)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毒性反应:硝普钠代谢产物引起,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氰酸盐浓度过高——乏力、厌食等,重者可致死亡;遇光易变质,滴注瓶应用黑纸遮住。
哌唑嗪——体位性低血压、首剂低血压反应。(五)调血脂药核心考点:分类特点典型不良反应
1、机制
他汀类——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和载脂蛋白(Apo)B,也降低三酰甘油(TG),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h)。
烟酸
①脂肪组织细胞内酯酶系统的强抑制剂,减少游离脂肪酸向肝内转移,使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h)生成减少;
②增加VLDL-ch的清除率——降三酰甘油(TG);
③抑制肝内合成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
“较为全效”:升高HDL-ch——最强!降低载脂蛋白LP(a)——唯一!降低TC、TG及LDL-ch。
依折麦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L1)活性,通过肠肝循环持续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2、分类分类主要机制主要应用1.他汀类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降LDL-Ch,还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2.贝丁酸类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主降TG,并升高HDL-ch3.烟酸脂肪组织细胞内酯酶系统的强抑制剂A.升高HDL-chB.降低载脂蛋白LP(a)C.主降VLDL-ch;4.阿昔莫司烟酸衍生物作用时间较长,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5.依折麦布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3、首选/主要应用
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治疗原则——重要!
(1)TG1.70mmol/L——改善生活方式——基石。
(2)2~3个月后,若TG≥2.26mmol/L——启动药物治疗。
(3)LDL-ch未达标者——首选他汀类;已达标者——低HDL-ch成为次级治疗目标——首选贝丁酸类、烟酸。
(4)伴糖尿病者——单用非诺贝特,或联合他汀。
(5)需要联合时——首选非诺贝特。
烟酸
(1)高脂血症(除Ⅰ型外)。(2)烟酸缺乏症——糙皮病;接受肠道外营养,或因营养不良引起的体重骤减,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以及长期服用异烟肼者——烟酸缺乏。
4、典型不良反应
他汀类
A.肌毒性——肌痛、肌病、横纹肌溶解症;
B.肝毒性——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
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环丙贝特
——贝丁酸类
A.主要——胃肠道反应。
B.肌痛、肌病
C.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
D.胆石症、胆囊炎记忆烟酸、阿昔莫司A.强烈的扩张血管——皮肤反应:发热、瘙痒、皮肤干燥、面部潮红、外周水肿——缓解:小剂量缓释制剂,或合用阿司匹林/布洛芬。B.少见——肌毒性:肌痛、肌病;C.心血管毒性——心动过速、房颤、体位性低血压。D.大剂量——肝毒性。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ywwh.com/wahl/1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