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
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但是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1、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
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的可能性。造影证实DVT者D-二聚体%阳性,可做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静脉栓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临床医生无法仅仅根据其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栓塞的黄金标准,它是创伤性检查,费用高,而静脉造影本身具有引发深静脉栓塞或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性。
D-二聚体测试,配合临床评估,可以快速、安全的排除30-50%怀疑DVT/PE的病例,医院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影象诊断及抗凝血治疗,减少病人留院的时间,改善病人的情况,减少入侵性诊断的危险,减少因不必要抗凝血治疗而引起的出血。
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提示血栓大小无变化,说明治疗无效。陈旧性血栓D-D不增高。
2、肺栓塞病人(PE)
PE是一种较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疾病,尤其多见于血液病、心脏病和外科手术病人。PE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且缺乏特异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直接证据,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或误诊。及时治疗依赖早期诊断。对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伤,手术及长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应考虑是否存在PE。D-二聚体测定是PE必备的筛查方法;0.5mg/L可除外PE。
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的筛选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操作方法简便、设备要求不高,医院均可开展此项检测。我国目前应用D-二聚体筛选急性肺栓塞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中积累的经验仍然较少,特别是急诊D-二聚体的检测更是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更好地发挥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作用。
3、妇科疾病
一、正常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
有研究表明,正常孕产妇的孕早期D-二聚体含量略高于非孕成年人的疾病界定值。随着孕期的增长,其含量也会有明显的上升,孕晚的含量为孕早期的1.53—5.7倍。在产后第一天浓度会急剧上升到达一个峰值,三天之内恢复至较低水平。
二、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PIN)是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多器官妊娠并发症,妊娠20W以后为高发期,易发生早产、产后出血、胎盘剥离等妊娠疾病,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PIN的发生与D-二聚体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异常升高是P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IN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研究表明,重度PIN患者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且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监测孕产妇D-二聚体,发现其浓度异常增高时,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一定程度上规避由PIN导致的危急妊娠期并发症,降低PIN对母婴的伤害。
三、D-二聚体与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由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中国的GDM发病率为1%-5%,且有增高的趋势[1]。有研究表明,GDM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受损的血管内皮及炎症因子会激活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D-二聚体的浓度在尿蛋白未出现异常时就会增高,故检测D-二聚体可以预示GDM患者纤溶系统改变,检测其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监测GDM患者微血管病变程度,也可提示临床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诊治措施,防止或减缓GDM微血管病变的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四、D-二聚体与产科DIC
产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主要病因为产后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发展迅速,诊断困难,预后凶险,如不及时识别处理,常危及患者生命。万波[2]等对晚期孕妇追踪研究发现,例晚期孕妇中,有19例D-二聚体异常偏高,其中4例发生了产后DIC。所以,除了结合孕产妇的原发基础病、临床表现及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外,D-二聚体及FIB异常偏高或者两者严重失衡呈分离状态也是孕产妇发生DIC的信号,要高度警惕。
五、监测孕产妇D-二聚体的注意事项
孕产妇通常会出现D-二聚体升高,但健康孕产妇一般或只伴随纤维蛋白原升高,而有上述孕产期疾病患者还伴有其它凝血项异常。所以在应用D-二聚体检测的同时还需要联合检测其它凝血项目。
健康孕产妇D-二聚体一般会在产后第一天到达一个峰值,三日之内降至较低水平,而DIC患者D-二聚体高值在产后会维持较长时间直至有效抗凝治疗后开始下降。所以,孕产妇D-二聚体应动态监测,对于异常高值结果,如果维持3天还未下降,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即使尚未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也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尤其是产后1周之内,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趋势比数值本身更加重要。
4、肝脏疾病
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恶性肿瘤伴有D-二聚体增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栓塞,对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5、血管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比急性心绞痛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塞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增高对指导溶栓治疗很有意义。
6、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控和疗效观察的指标。应用溶栓药物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若达到疗效,该指标在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二聚体升高后持续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因此定量检测D-二聚体可以反映药物溶栓的效果。
7、D-二聚体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D-二聚体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在任何情况下D-二聚体测定值大于试剂盒推荐的CutOff值,都不能简单的作为急性肺栓塞、深静脉栓塞、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的唯一确诊依据,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在脑梗死、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升高,从D-二聚体的检测目标而言,这些归属阳性升高。但是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比如手术、肿瘤、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80岁以上人群及住院患者,因患感染性等疾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应注意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国际上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一般为50%左右。
:D-二聚体定量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法)
:血浆型/全血
:25Test/盒
:闽械注准
:通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快速、特异、简便的定量检测人血液样本中的D-二聚体的含量,主要用于临床医生辅助诊断VTE、PE或其他引起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疾病。
反应时间:3min
线性范围:0.2-10mg/l
检测范围:2-mg/l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