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效果好
“陆主任,谢谢你啦,没想到动针不动刀,也可以治肝癌,俺感觉好多啦”9月26日一大早,医院介入超声科陆军主任接了一个让他格外开心的电话。
这是一个胃癌术后肝脏转移的患者,辗转来到医院,患者不愿意第二次手术,肿瘤内科的万一元博士、仲琴主任医师给患者进行了适当的治疗,会同介入超声科共同研究病情,介入超声科主任陆军为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明确该结节为胃癌肝转移(超声引导下组织活检也可明确病理结果),决定为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
手术定在9月7日,该患者的肿块位于右侧膈下,如果进行消融,势必会损伤膈肌,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不进行消融,又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怎么办?“艺高人胆大”,陆军沉着冷静的分析病情,他先让病人右侧卧位,让肝脏靠自身重力轻度下移,然后用一根很细的穿刺针进入到横膈和肝脏的狭小间隙内,通过这个穿刺针,连续滴注生理盐水形成人工腹水,使肝脏和横膈分离,在超声精准引导下,消融针准确的进入到肿瘤中央,时间一秒一秒过去,肝脏内的肿瘤病灶的回声慢慢变强,强回声完全覆盖肿瘤,然后,再次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显示:病灶区域及周边5mm范围内已完全没有血供,宣告手术结束。患者经过复查CT,再次证实手术成功。
我国是肝癌大国,几乎占了全球肝癌病例的近一半。肝肿瘤切除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多数肝癌病人常常合并肝硬化。由于受身体健康状况、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数目位置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适合手术切除者所占比例很少。随后出现的介入治疗,如肝动脉化学栓塞、瘤内化学物质注射(如无水乙醇)等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外科切除缺陷,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其存在疗效不确切、治疗后较严重肝损伤等缺陷。因此,一种既拥有介入治疗的微创特点,又能最大限度接近外科切除手术治疗效果的新型治疗手段——微波(射频)消融由此诞生。
微波消融,就是将微波针经皮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在微波针的某一点上含有一个1毫米大小的“微型微波炉”,由它释放的微波磁场可以使周围的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其热能随时间增长逐渐向外周传导,随着局部温度升高(可达60℃~℃),细胞内蛋白变性(癌细胞对温度十分敏感),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从而导致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剥落,而坏死组织随后被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如今,消融技术已经成为继外科切除之后又一种疗效明显、创伤轻微的治疗手段,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医患双方的高度认可。
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在关心治疗效果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更加追求微创疗法,减少病人的损伤,减轻病人的痛苦,尽可能多的保护患者正常的生理机能。市一院非常重视介入超声的发展方向,由经验丰富的陆军主任医师组建介入超声团队,专职从事介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有关病人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