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孩子生的气,有哪些是多余的

儿子想吃方便面很久了,我满足他买了一包,他拿到面兴冲冲钻进厨房。十分钟后,厨房传来争执声,我赶到现场,只见父子俩对着一锅开水吵得口水四溅:爸爸建议把方便面直接丢到锅里煮,儿子要把开水舀到碗里泡。

“泡面肯定没有煮的好吃,不信你问妈妈。”川爸气呼呼地寻求声援,我却耸耸肩膀离开现场。

要吃面的不是我而是孩子,究竟煮着好吃还是泡着好吃?应该让孩子自己体验。这种体验既无危险也无公害,为什么要阻止?为什么要生气?我觉得川爸这口“气”太多余了!

一位妈妈向我“孩子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路上总是走走停停,10分钟的路要走半小时,磨磨蹭蹭的真叫人生气”。

孩子把“回家”当成一个享受过程,一路玩耍看风景;妈妈却把“回家”当成一项任务,只希望尽快结束。作为一名忙碌妈妈肯定有早回家的道理,但几岁的孩子爱玩耍、走路慢也符合常理。妈妈只怪孩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而作为大脑发育成熟的成年人,是不是也应该去理解一下孩子,别那么着急生气呢?孩子也许压根不知道妈妈在“气”什么,生这种气也真是多余。

周末出门遇到邻居睿睿一家,聊起孩子的周末安排,睿睿爸就气不打一处来:“又得陪睿睿去XXX游乐园捞鱼,这都连着捞了俩月了,我想带他去玩儿点有科技含量的东西,或者去学画画什么的,人家还偏偏不愿意!”我连忙安慰睿睿爸:“捞鱼确实挺好玩儿的,我家孩子也喜欢。”据睿妈爆料,睿爸年轻时也是一名垂钓爱好者,还曾去野外搭着帐篷钓鱼呢。一个钓鱼爱好者为自己孩子的捞鱼爱好而生气,这“气”也是多余。

点点妈昨晚也生气了。原因是一家三口都在被窝里躺好了,两岁的点点忽然要喝水,妈妈把床头的水杯递给点点,点点却偏偏不喝,要妈妈下床去拿自己印有小熊图案的水杯。妈妈嫌穿衣起床麻烦,外面又冷,就不同意,非得让点点喝自己的水杯,小家伙就开始哭嚎发威了。

“不知道孩子是真渴,还是想故意折腾我!”点点妈也气得不行。

如果这位妈妈知道两三岁的孩子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物权敏感期,就用不着生这份多余的气了。

每当我劝家长们多理解孩子,少发脾气,大家总是感叹:这个“度”实在太难把握。

今天就为大家厘清一下,哪些情况下,家长不必跟孩子较真,不该对孩子生气:

当孩子和家长性情不合时

美国学者史黛拉.翟斯和压力山大.汤马斯博士在上个世纪提出了“契合度”的概念,通俗解释,就是父母和孩子性情是否相投,生活态度行为习惯是否一致。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很难适应新环境,而母亲却是一位社交活跃人物,这种母子关系,契合度就很差。然而每一个人都具有受遗传因素主导的先天性格,无论父母还是孩子。让一个认知水平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去适应父母的性格,不如由父母,以成熟的理智和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性格。

理解、接纳的第一步,就是保持温和,不发脾气。

急性子的家长,不要为孩子“慢”节奏而生气;个性安静的家长,也不要因孩子的活跃水平高而生气。

父母个性与孩子个性的“良好契合”,就像是一个平衡点,需要双方一起努力走近。而生气,发脾气,只会把你的孩子越推越远。

当孩子和家长爱好不同时

“爱好”也是先天性情的衍生,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倾向。作为一个家庭,父母总希望大家的生活安排步调一致,最好兴趣都相同。

一位酷爱机器人的爸爸,会给孩子买很多机器人玩具,并且陪着孩子玩,久而久之,父子俩就培养出共同的兴趣,这样的父子关系就很好。

爱阅读的妈妈,会买很多书放在家里,孩子耳濡目染,也会跟妈妈一起培养出阅读的兴趣。

上面说的都是理想状态。

如果兴趣爱好不一致,还相互排斥呢?只要孩子的爱好安全无公害,家长也没必要生气。

一个爱好自然科学的爸爸,也不应该总逼着孩子看“探索发现”,要尊重孩子看动画片的权利。

捞鱼或者挖沙或者重复玩滑滑梯一百次,家长眼里看着无聊,那都是孩子健康的兴趣。对于孩子“玩”的兴趣,没必要分出三六九等。

当孩子处在敏感期时

从两岁以后,孩子会进入一个敏感期或执拗期,许多举动不合常理。

同时,孩子的理解力和合作能力又有待发展,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惹父母生气。

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行为(吃纽扣,掏洞洞等),明智的家长是把这些隐患清除,而不是发着脾气责怪孩子不懂事。

喜欢喝小熊水杯,穿蓝色衣服,那就满足顺从孩子吧。哪怕多备几套一模一样的用品清洗更换,也比无谓的说教发脾气要强。

一个喜欢玩儿水的孩子,路过喷泉池就去拍打。与其怒气冲冲的说教,不如带着孩子绕道。

如果你非要跟敏感期的孩子对着来,这个小生命会以洪荒之力来对抗你。

尊重孩子的意愿,就必须忽视家长的需求吗?

比如点点妈,我就是很累不想起床;比如,睿睿妈,我必须早点赶回家做晚饭。

如果能有一些方法,既满足了家长,又不惹爆孩子,岂不是更好?方法是有的,只是需要很多迂回曲折的“战术”,这样的“战术”只有一颗理智的大脑才能思考得出。生气的大脑是失控的大脑,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孩子也并非绝无合作精神,但他们通常只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表现更好。孩子会愿意跟一个冲着自己龇牙咧嘴生气的人合作吗?显然不能。

新的一年,咱们还是少生气吧。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ywwh.com/wazz/10088.html

当前时间: